张文利:兴趣-创新-实践
引领学生成长之路
张文利,日本东京大学工学硕士/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教学名师,2023 iCAN 教育之星;曾任日本Panasonic公司本社R&D部门东京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北京交叉科学学会理事,唐山市政府特聘专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安全护航计划”首席专家。
主讲课程“创新工程实践”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首批“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大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近五年指导学生获创新创业类竞赛国家级、省部级重要奖项40余项。
响应政策,回国任教
一个契机让她毅然回国。2011年教育部发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提升工科学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听到这一消息,张老师十分激动,因为在长达二十年的海外留学与工作历程中张文利老师发现中国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足够优秀,但在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这将难以达到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于是,2012年,张文利老师毅然放弃国外的工作,回国到北京工业大学任教。她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助力国内学子跨越这一挑战。
改革课程,兴趣育人
决心改变,课改是第一步。早在2012年,张老师从企业工程师的“干中学,学中干”的行为模式中汲取灵感,巧妙地将“实干与学识并行”的先进理念巧妙融入传统的《电子工程师中级实践》课程之中。在张文利老师的课堂上,她时常布置富有挑战性的工程实践任务,鼓励学生们自主选材、自主设计功能,通过小组间比拼获取最终优胜团队。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见成效后,张文利老师并未止步。2014年,他进一步推出了《工程实践训练》课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蓝本,让学生在实践中直面复杂工程问题,从而锤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至2015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思考的能力显著提升。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面对无参考资料可循的项目,学生又该如何突破难关并实现目标?张文利老师深知,这正是考验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时刻,也是他们未来职场道路上必须面对的挑战。
遇见 iCAN,开拓创新
2016年,北京大学的《创新工程实践》课程成功登陆智慧树网,成为备受瞩目的创新类慕课。张海霞教授在北京大学面向全国对创新教育感兴趣的老师,举办了一次针对课程的创新公开课。张文利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也是在那里她首次了解到由张海霞老师发起的 iCAN 大赛。这个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赛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张文利老师,认为这正是帮助学生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从北大回来后,张文利老师就开始向同学们宣传,2017年就带着学生们参加北京赛区的比赛。
同年秋季,《创新工程实践》也正式成为北京工业大学的通识选修课,初时困难,但经过张文利老师精心设计后课程效果极佳。并于2020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获首批就业创业金课奖。2021年张文利老师获首届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在线教育平台智慧树颁发“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奖,第三届全国高校创新方法研究与教学研讨会颁发优秀论文奖等多项荣誉。
自2018年以来,张老师组织北工大 iCAN 校赛,参与承办全国 iCAN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赛事。全国 iCAN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中国赛区/省部级赛区重要奖项近40项。
产教融合,实践育人
从2012年回国至今,张文利老师已经深耕创新教育领域十年之久。在这十年间,她不断摸索、勇于创新,成功整理出一套专业融合、多维联动的创新实践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同时,张文利老师与亚马逊、小米公司等多家优秀企业进行产学研共建,为学生创新项目实践提供平台、设备等有利支持。为了维系学生们的创新热忱,持续增进创新能力,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她引领学生创建了北工大 iCANLab 创新社。借由持续纳入新生力量,维持团队成员梯队的延续性,以此确保项目得以持续施行。
坚持创新,兴趣育人
以多年来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为基础,以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案例,张老师于2022年出版了《大学生创新基础与实践》一书并在2023年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破除学科专业的制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张老师始终坚信:创新并非仅是少数人的专属权利,而是中国的每一位年轻人都应拥有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其关键就在于怎样去激发与培育这种能力。而身为教育者,引领学生寻觅到自身的兴趣所在并引导他们迈向正确的方向,激发创新与实践能力,最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成为学生成长之路的引领者,培育出极具创新精神的人才。
上一条:每周一课:对话时代教育——科学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 下一条:每周一课:创新大赛中的AI应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