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

THIS NAME

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教育 >> 正文

“落地生花”,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发布日期:2024-10-08    作者:     来源:     点击: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富矿”,但在推进成果转化过程中,时常碰到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不能转”、技术成熟度不高“不好转”、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专业化能力不足“不会转”等难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江苏南京,江北新区。

星火路西侧,由11幢白色建筑组成的江北新区现代产业创新中心内绿树成荫,不久之后,将有数百个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项目在此落户。

9月14日,一项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剑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重要举措——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江苏落地。以南京、苏州作为两个核心承载区,首批确定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产业方向,在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

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与方式变得日趋多元,如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是一道重要命题。

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服务机制、产学研用对接合作机制是关键。教育部高效统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实现创新链各关键环节有效协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生花”。

上海交通大学打造“一门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让“硬核科技”走出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与企业联合建设“恒力—大工研究院”,致力实现“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应用技术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模式……

创新的时代潮流蓬勃涌动,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从上海张江到深圳南山,从武汉光谷到成都天府……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其背后无不彰显着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征程中的突出贡献力。


上一条: 在无人直升机航道“展翅翱翔” —— 清华大学毕业生李京阳团队的故事 下一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仪式

关闭